轉貼自聯合理財網
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宣佈與中國科學院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推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服務
首批非英文內容產品將完全可在 ISI Web of Knowledge 以及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中進行檢索
2007-12-05 01:44
費城和倫敦, 12月5日 /新華美通/ -- 湯姆森公司(The Thomson Corporation)旗下子公司、為全球調研與商界提供信息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Thomson Scientific)今天宣佈,該公司將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在 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上推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服務。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由中國頂級的學朮出版物組成。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給ISI Web of Knowledge已經非常廣泛的文獻帶來了新的深度,該引文數據庫將包含1,000多種學朮出版物,共有130多萬份文獻,完全可以在ISI Web of Knowledge中進行檢索。用戶將還能夠從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的引文連接到備受歡迎的Web of Science中的數據。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將於2008年早期面市,將成為可從ISI Web of Knowledge上獲取的首批非英文產品。由於很多的參考信息將以中文(簡體)和英文兩種形式呈現,所以將對ISI Web of Knowledge進行升級,以便支持統一的字符編碼標准,這拓展了研究的能力,為用戶提供了新的用戶化選擇。用戶可以用首選的語言進行檢索。
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學朮與政府戰略業務部門執行副總裁 Keith MacGregor 表示:「「我們一直致力於丰富我們的引文索引內容。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將給ISI Web of Knowledge帶來巨大的價值。通過整合和提高中國重要、有影響力的研究的可視性,新數據庫將在中國科學與全球研究社區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館長張曉林博士表示:「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是科學研究與信息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之一,因此對於進一步發展和促進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的機會,我們自然倍感振奮。提高中國研究在ISI Web of Knowledge中的突出地位將確保我們科學家的貢獻能夠繼續作為全球科學論文的一個重要部分。」
中國科學產出日益增長
據採用Web of Science進行的研究顯示,2006年中國出版了69,664篇學朮論文(包括文件類型:文章、文件、評論和學報論文)。中國的科學產出在全球排第5位,僅次於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佔全球科學產出的7.75%以上。與2005年的科學產出(59,611篇學朮論文,佔全球產出的6.57%以上)相比,中國科學產出約增長了16.9%。值得一提的是,與2005年全球907,551篇學朮論文的科學產出相比,2006年全球的產出(899,074篇學朮論文)實際減少了8,477篇。此外,近5年來中國學朮論文的引文影響也有所增長。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是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協助下於1989年開發的,是中國首個引文數據庫。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包含1,000多種在中國出版的中英文版核心期刊,涵蓋了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物學、農林科學、醫藥衛生、工程學、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領域。該數據庫提供200多萬篇論文文獻和1300多萬條引文。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每年更新的資料包括200,000多條原始資料和約220萬條引文。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幫助中國研究人員檢索各學科的信息,跟蹤研究趨勢和提供研究評估服務。
ISI Web of Knowledge是一個綜合的多用途研究平台,為訪問科學、社會科學以及藝朮與人文學科領域的高質量多樣化學朮信息提供簡便途徑,同時還提供能夠增強這些內容的檢索和分析工具。該平台為用戶提供了搜索合適內容和尋找相關信息的能力 -- 不管這些信息是來自國際期刊、開放的訪問資源、書籍、專利、學報還是網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簡介
中國科學院是中國自然科學、技朮科學和高科技創新領域領先的學朮機構和綜合研發中心。中國科學院下設5大學朮部門、108個學朮研究機構、200多家科學與技朮企業以及20多家支持單位,包括1所大學、1個研究生院和5個文獻與信息中心。這些機構遍佈全國各地。中國科學院的12個分院設在上海、南京、合肥、長春、沈陽、武漢、廣州、成都、昆明、西安、蘭州和新疆。中國科學院致力於將其建設為國際先進水平的科學研究基地、高級科技人才的培養和教育基地以及中國高新技朮行業發展的促進基地。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是2006年將中國科學院位於北京、武漢、蘭州和成都的4家圖書館整合而成。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北京)於1950年4月成立。歷經了50多年的發展之後,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已經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公共科技文獻與信息中心,該中心整合各種服務、研究及教育項目,行使國家圖書館的職能。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的使命是服務於中國科學研究、科學技朮發展和經濟建設,為國家知識創新系統提供科技信息支持。
湯姆森公司簡介
湯姆森公司是面向商務和專業客戶提供基本的電子工作流程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先公司。該公司營運總部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為法律、稅務、財會、金融服務、科學研究和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專業人員提供增值信息、軟件工具和應用產品。該公司普通股在紐約証券交易所和多倫多証券交易所上市。
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是湯姆森公司旗下子公司。其信息解決方案為專業人員在從發明到分析再到產品開發和分銷的各研發階段提供幫助。欲了解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的信息解決方案,請訪問:http://www.scientific.thomson.com 。
消息來源 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
【美通社/費城和倫敦】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新聞分享:環球數位圖書館150萬本書上線
新聞分享
環球數位圖書館 150萬本書上線 出自聯合新聞網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7.11.29 02:40 am
由大學和圖書館組成的國際團體27日宣布,已把150多萬本書數位化,而且從一個網站便能閱覽全部書籍。
此一計畫名為「百萬圖書計畫」,又名「環球數位圖書館」,網址為http://www.ulib.org,其藏書包括20多種語言,從馬克吐溫的小說到論語都有。
到目前為止,這家數位圖書館三分之二的掃描書籍為中文,其餘多為英文,掃瞄、數位化和編彙目錄的主要工作都在中國和印度進行。雖然該計畫的長期目標是免費提供書籍、藝術品和其他出版資料,目前可免費使用的網上藏書不到10%。掃瞄的書籍向全球機構及個人借來,但是歐洲機構拒絕參加。
該計畫不是類似計畫的第一個,網上搜尋引擎業者Google和軟體巨擎微軟都展開類似計畫,但是卡內基美隆的代表說,「環球數位圖書館」是最大的大學免費數位圖書館,而且其宗旨為非商業性質。
其它相關新聞:
97萬中文書一「網」打盡 出自世界日報
150萬本電子書免費給你下載 館藏擴增中 出自Taiwan.CNET.com
環球數位圖書館 150萬本書上線 出自聯合新聞網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07.11.29 02:40 am
由大學和圖書館組成的國際團體27日宣布,已把150多萬本書數位化,而且從一個網站便能閱覽全部書籍。
此一計畫名為「百萬圖書計畫」,又名「環球數位圖書館」,網址為http://www.ulib.org,其藏書包括20多種語言,從馬克吐溫的小說到論語都有。
到目前為止,這家數位圖書館三分之二的掃描書籍為中文,其餘多為英文,掃瞄、數位化和編彙目錄的主要工作都在中國和印度進行。雖然該計畫的長期目標是免費提供書籍、藝術品和其他出版資料,目前可免費使用的網上藏書不到10%。掃瞄的書籍向全球機構及個人借來,但是歐洲機構拒絕參加。
該計畫不是類似計畫的第一個,網上搜尋引擎業者Google和軟體巨擎微軟都展開類似計畫,但是卡內基美隆的代表說,「環球數位圖書館」是最大的大學免費數位圖書館,而且其宗旨為非商業性質。
其它相關新聞:
97萬中文書一「網」打盡 出自世界日報
150萬本電子書免費給你下載 館藏擴增中 出自Taiwan.CNET.com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作業二說明
開個標題讓大家發問好了XD
簡單提示一下囉。第一題,既然都幫你把填答欄標好了,就是希望大家能「精簡」的寫下答案囉。但,如果你覺得你真的用了「最快的」方式,但搜尋結果怪怪的,就簡單說明一下吧。
第二題,就承續作業一,針對你選用的主題選擇關鍵字進行搜尋(作業一主題訂不好的,就另開新主題吧)。說明你如何操作該三個搜尋引擎(單純的key入關鍵字,還是有用些課堂上教的小技巧勒),最後說明搜尋結果,並自行分析比較。建議有做過什麼就寫出什麼,但寫重點就好,不用寫太長或著一直print screen,用表格啊或著將操作過程條列或標上序號,儘量讓你的重點能一目了然,這樣老師批改時也方便許多囉^^"
這次作業比較簡單,祝各位作業拿高分囉。
簡單提示一下囉。第一題,既然都幫你把填答欄標好了,就是希望大家能「精簡」的寫下答案囉。但,如果你覺得你真的用了「最快的」方式,但搜尋結果怪怪的,就簡單說明一下吧。
第二題,就承續作業一,針對你選用的主題選擇關鍵字進行搜尋(作業一主題訂不好的,就另開新主題吧)。說明你如何操作該三個搜尋引擎(單純的key入關鍵字,還是有用些課堂上教的小技巧勒),最後說明搜尋結果,並自行分析比較。建議有做過什麼就寫出什麼,但寫重點就好,不用寫太長或著一直print screen,用表格啊或著將操作過程條列或標上序號,儘量讓你的重點能一目了然,這樣老師批改時也方便許多囉^^"
這次作業比較簡單,祝各位作業拿高分囉。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轉貼]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十一件事
出自天下雜誌網站
作者:張忠謀 2007.11.07/ 第384期
邁入15-24歲,有什麼關鍵能力需要培養?張忠謀為您解答。
大學四年,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多花心思在十一件事情上:
首先是「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假如你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那很好,希望你繼續維持;假如你尚未養成這個習慣,那麼請好好把握十八歲這個年紀,因為這近乎是最後的機會。錯過了大學四年這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時期,以後要再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恐怕將更不容易。而沒有健康,一切都不用談。況且,現在大家醫學的知識比起五十年前更豐富,醫學也有很大的進步,保健知識比起我十八歲時候好多了。
健康生活的習慣包含了運動,經常運動不一定是要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運動家或者校運選手為目標,而是養成一個習慣,把運動當作健康生活的一部份。
第二件事是「培養志願」,為自己許一個更細微的志願。
例如,你未來要走哪一個行業?要在政治上、法律上、科學上、學術上還是到企業界?這個就是志願。
假如目前尚未決定志願的話也不用太擔心,這往往是大學二、三年級甚至於是更後面才能做決定的事。但希望你在這大學四年裡儘早有自己的志願,這樣就可以決定你要在哪些事情上下功夫、花時間,也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事業的方向、人生的方向,進而知道自己要在什麼學問上多努力。
志願可以分成學術上的志願與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學術上的志願就至少是一門主修,無論物理、化學、電機、機械都好,甚至是寫作等藝文方面的志願,都屬於學術上的志願。
除了學術以外的其他志願則屬於非學術相關的志願,範圍更廣。例如:當立法委員、到公司裡頭作經理、工程師、總經理、當律師等都是非純學術的志願。 無論是哪一類的志願,一旦有了志願以後,學習會比較有方向。
第三,要「用功學習」。
假如你們的志願是學術志願,是未來想當教授、做研究,那麼你們盡可能花百分之一百學習的時間專注在專門的領域上。
若是政治、法律、企業、工商業、服務業等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則建議你們頂多在專業領域上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即可,另外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的時間則可以用來學習與你們的志願相關的東西,但不在你的專門領域裡頭。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志願是在企業裡頭工作,而你的主修卻是電機系的話,電機是你吃飯的本錢,你得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電機的領域裡頭用功學習;另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因為你預備到企業界做事,所以你要了解包括電腦、資訊、半導體、通訊等資訊,閱讀國內外報章雜誌、相關行業的新聞報導;除此之外,你也得花點時間學學會計、財務、行銷,看看企業是如何競爭,甚至應該注意一下這個行業公司的股價,還有股價漲跌波動的理由為何?
假如你預備以政治來作為志願,那更有一套經典式的學習領域,包括:飽覽歷史、地理、語文方面的書籍,還有閱讀傳記,這是作為一個政治人非常經典式的訓練。
第四個,「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要徹底瞭解」。
無論是看書或是閱讀其他資訊,有時候不是一本書,而只是論文中的幾個段落或是幾頁內容,都要徹底瞭解。徹底瞭解比你看了多來得重要。而且千萬不要僅靠你的記憶力背書,背書只是通過考試的一個辦法而已。
你目前的人生已經通過了種種考試,之後的人生不是挑一個習題或者寫一篇短文的這種考試。未來你人生中的每一天可能都在考試,但那些考試是需要徹底瞭解與融會貫通的。
以我自己為例來說,我的學士跟碩士都是主修機械,可是我一進產業就是進入半導體業,剛開始我對半導體業是一竅不通。可是我的物理相當好,於是我買了一本當時半導體的經典著作,是William Shockley的一本書,有兩百多頁,我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從頭到尾徹底地學習與瞭解。
那時年紀輕,大概二十四歲。白天我在生產線上做事,晚上則花好幾個鐘頭看半導體的書籍。白天的工作雖然讓我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但實際上對我的半導體學問幫助不大,我的半導體知識主要是靠晚上幾個鐘頭的閱讀而來。
我每天晚上頂多看這本書的十頁,有些地方看來看去還是看不懂,這時候就要找一個教師。我那個時候有一位非常喜歡喝酒的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旅館裡,他有豐富的半導體學問。他因為很喜歡喝酒,幾乎每天七點鐘到十點鐘都在旅館樓下的在bar裡面喝酒,所以很容易找到他。雖然是在喝酒,可是他沒有真正喝醉。我唸書這三個鐘頭中,有看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想來想去還是不懂的地方,我就去找他,我不僅可以找到他,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他也都可以替我解答。
學校的環境對學習很好,可是要抱著徹底瞭解的心去請教,而且要適時尋找與運用資源。
第五點,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在中國、台灣的文化裡比較欠缺。
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了什麼文章,或者聽了一個演講就認為是這樣。看了文章或聽了名人的演講後,要去想他講的是不是事實?然後去找另外一個來源來求證。
第六個,「學創新」。
創新有很多是來自天分,但有一部份是可以靠後天培養。培養創新的途徑其實就是之前說的徹底瞭解、用功學習與獨立思考,這三件事與創新有強烈的正相關。
第七點,「學中文」。
雖然大學生的中文已經學了十八年,可是絕大部分學生的中文還是不夠好。
台灣中學的中文教育跟我小時候在大陸所學的十分相似,均注重讀跟寫,當然還有背書與背古文。那為什麼很多人十八歲了還不夠好,甚至到了四十歲都還不夠好?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聽」跟「講」的能力。
什麼是「聽的能力」?你跟人家講話,對方會有感覺,但可能沒有真正在聽,那就是對方聽的能力差。我是董事長,照理說在公司裡頭大家應該聽我講話,可是我發現常常我講了一句話後,其實我接下來有四、五句話要說,但我在講完一句後就被對方打斷了,因為他以為他知道我接下來會講什麼,但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時候他都猜錯了,這就是聽的能力不夠。
講話人人都會講,因為中文是大家的母語,可是「講」的能力還是有層次之別。講話的第一層能力是「詞能達意」;其次是能夠「有邏輯的解釋一件事情」,就是口頭上能有邏輯性的解釋好一件事情,這個恐怕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能夠做到。再高一層則是「有說服力地表達一件事情」,這部分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十都還不到的人達得到。那最高的層次是「雄辯」,這部分一百個人中恐怕一個人都沒有。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聽的能力,在說話方面也能達到具說服力的層次,這是可以花時間、花功夫學習的。
第八點,「學英文」。
英文非常重要,因為未來的五十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英文會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語言。雖然要一個十八歲的人學英文已經有點晚了,但是還是可以補救。 補救的話可以從「讀、聽、寫、講」這四方面來進行。學中文要注意的是「聽跟講」,學英文則是要多注意「讀跟聽」。到了十八歲時如果你的英文講得不好,要你流利地講英文會比要你流利地寫英文還來得困難,但重要的是你能夠流利地「讀」,這對十八歲的人來說還不晚,要期許自己能夠做到讀英文跟讀中文一樣地流利,這點相當重要。
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測驗。現在台灣翻譯的書很多,很多英文書被翻譯成中文。兩、三年以後,假如你是願意看原文書而不是中文譯本,而且能夠流利地閱讀的話,那麼你就做到了。
英文聽力也一樣,到了十八歲時,如果英文底子沒有很好的話,已經很難再要求英文講得流利或者寫得好,但是英文聽的能力可以再加強,把英文的獨與聽的能力訓練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九點,「學習世界」。
要學習全世界,不只學習台灣、大陸、亞洲。 學習世界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假如你無法流利地閱讀英文,要學習世界就比較困難。以新聞而言,台灣報紙報導國外的新聞的量很缺乏,台灣的新聞台雖然有時候會報導國外新聞,但簡直是少到幾乎沒有。所以我曾經說過要學習世界,起步點就每天看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你會在裡頭看到不同的世界。除了國際先鋒論壇報之外,可以再看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還有美國的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第十點,「學演講、學辯論」。
這個跟我剛剛講中英文的訓練有關,演講是講,辯論又是聽又是講。
電視上有很多時論者,他們的演講技巧很好,簡直是口若懸河,但是內容不見得那麼豐富,演講跟辯論需要技巧,更需要內涵。
第十一點,也最重要的一點,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誠」就是不講謊話,不是只對你熟的人不講謊話,而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謊話;「信」就是你說要做什麼,你就會不計代價來完成。我期許大家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我認為社會有沒有提升與社會上的領導人有關。我希望你們現在十八歲以後都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領導人,也是一個在誠信上不容置疑的人,誠信之外還能與別人既競爭又合作。
在大學的時候學會了如何既競爭又合作,希望出了校門還是能夠繼續如此,那我們的社會才會提升。
作者:張忠謀 2007.11.07/ 第384期
邁入15-24歲,有什麼關鍵能力需要培養?張忠謀為您解答。
大學四年,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多花心思在十一件事情上:
首先是「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假如你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那很好,希望你繼續維持;假如你尚未養成這個習慣,那麼請好好把握十八歲這個年紀,因為這近乎是最後的機會。錯過了大學四年這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時期,以後要再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恐怕將更不容易。而沒有健康,一切都不用談。況且,現在大家醫學的知識比起五十年前更豐富,醫學也有很大的進步,保健知識比起我十八歲時候好多了。
健康生活的習慣包含了運動,經常運動不一定是要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運動家或者校運選手為目標,而是養成一個習慣,把運動當作健康生活的一部份。
第二件事是「培養志願」,為自己許一個更細微的志願。
例如,你未來要走哪一個行業?要在政治上、法律上、科學上、學術上還是到企業界?這個就是志願。
假如目前尚未決定志願的話也不用太擔心,這往往是大學二、三年級甚至於是更後面才能做決定的事。但希望你在這大學四年裡儘早有自己的志願,這樣就可以決定你要在哪些事情上下功夫、花時間,也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事業的方向、人生的方向,進而知道自己要在什麼學問上多努力。
志願可以分成學術上的志願與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學術上的志願就至少是一門主修,無論物理、化學、電機、機械都好,甚至是寫作等藝文方面的志願,都屬於學術上的志願。
除了學術以外的其他志願則屬於非學術相關的志願,範圍更廣。例如:當立法委員、到公司裡頭作經理、工程師、總經理、當律師等都是非純學術的志願。 無論是哪一類的志願,一旦有了志願以後,學習會比較有方向。
第三,要「用功學習」。
假如你們的志願是學術志願,是未來想當教授、做研究,那麼你們盡可能花百分之一百學習的時間專注在專門的領域上。
若是政治、法律、企業、工商業、服務業等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則建議你們頂多在專業領域上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即可,另外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的時間則可以用來學習與你們的志願相關的東西,但不在你的專門領域裡頭。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志願是在企業裡頭工作,而你的主修卻是電機系的話,電機是你吃飯的本錢,你得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電機的領域裡頭用功學習;另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因為你預備到企業界做事,所以你要了解包括電腦、資訊、半導體、通訊等資訊,閱讀國內外報章雜誌、相關行業的新聞報導;除此之外,你也得花點時間學學會計、財務、行銷,看看企業是如何競爭,甚至應該注意一下這個行業公司的股價,還有股價漲跌波動的理由為何?
假如你預備以政治來作為志願,那更有一套經典式的學習領域,包括:飽覽歷史、地理、語文方面的書籍,還有閱讀傳記,這是作為一個政治人非常經典式的訓練。
第四個,「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要徹底瞭解」。
無論是看書或是閱讀其他資訊,有時候不是一本書,而只是論文中的幾個段落或是幾頁內容,都要徹底瞭解。徹底瞭解比你看了多來得重要。而且千萬不要僅靠你的記憶力背書,背書只是通過考試的一個辦法而已。
你目前的人生已經通過了種種考試,之後的人生不是挑一個習題或者寫一篇短文的這種考試。未來你人生中的每一天可能都在考試,但那些考試是需要徹底瞭解與融會貫通的。
以我自己為例來說,我的學士跟碩士都是主修機械,可是我一進產業就是進入半導體業,剛開始我對半導體業是一竅不通。可是我的物理相當好,於是我買了一本當時半導體的經典著作,是William Shockley的一本書,有兩百多頁,我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從頭到尾徹底地學習與瞭解。
那時年紀輕,大概二十四歲。白天我在生產線上做事,晚上則花好幾個鐘頭看半導體的書籍。白天的工作雖然讓我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但實際上對我的半導體學問幫助不大,我的半導體知識主要是靠晚上幾個鐘頭的閱讀而來。
我每天晚上頂多看這本書的十頁,有些地方看來看去還是看不懂,這時候就要找一個教師。我那個時候有一位非常喜歡喝酒的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旅館裡,他有豐富的半導體學問。他因為很喜歡喝酒,幾乎每天七點鐘到十點鐘都在旅館樓下的在bar裡面喝酒,所以很容易找到他。雖然是在喝酒,可是他沒有真正喝醉。我唸書這三個鐘頭中,有看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想來想去還是不懂的地方,我就去找他,我不僅可以找到他,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他也都可以替我解答。
學校的環境對學習很好,可是要抱著徹底瞭解的心去請教,而且要適時尋找與運用資源。
第五點,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在中國、台灣的文化裡比較欠缺。
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了什麼文章,或者聽了一個演講就認為是這樣。看了文章或聽了名人的演講後,要去想他講的是不是事實?然後去找另外一個來源來求證。
第六個,「學創新」。
創新有很多是來自天分,但有一部份是可以靠後天培養。培養創新的途徑其實就是之前說的徹底瞭解、用功學習與獨立思考,這三件事與創新有強烈的正相關。
第七點,「學中文」。
雖然大學生的中文已經學了十八年,可是絕大部分學生的中文還是不夠好。
台灣中學的中文教育跟我小時候在大陸所學的十分相似,均注重讀跟寫,當然還有背書與背古文。那為什麼很多人十八歲了還不夠好,甚至到了四十歲都還不夠好?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聽」跟「講」的能力。
什麼是「聽的能力」?你跟人家講話,對方會有感覺,但可能沒有真正在聽,那就是對方聽的能力差。我是董事長,照理說在公司裡頭大家應該聽我講話,可是我發現常常我講了一句話後,其實我接下來有四、五句話要說,但我在講完一句後就被對方打斷了,因為他以為他知道我接下來會講什麼,但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時候他都猜錯了,這就是聽的能力不夠。
講話人人都會講,因為中文是大家的母語,可是「講」的能力還是有層次之別。講話的第一層能力是「詞能達意」;其次是能夠「有邏輯的解釋一件事情」,就是口頭上能有邏輯性的解釋好一件事情,這個恐怕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能夠做到。再高一層則是「有說服力地表達一件事情」,這部分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十都還不到的人達得到。那最高的層次是「雄辯」,這部分一百個人中恐怕一個人都沒有。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聽的能力,在說話方面也能達到具說服力的層次,這是可以花時間、花功夫學習的。
第八點,「學英文」。
英文非常重要,因為未來的五十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英文會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語言。雖然要一個十八歲的人學英文已經有點晚了,但是還是可以補救。 補救的話可以從「讀、聽、寫、講」這四方面來進行。學中文要注意的是「聽跟講」,學英文則是要多注意「讀跟聽」。到了十八歲時如果你的英文講得不好,要你流利地講英文會比要你流利地寫英文還來得困難,但重要的是你能夠流利地「讀」,這對十八歲的人來說還不晚,要期許自己能夠做到讀英文跟讀中文一樣地流利,這點相當重要。
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測驗。現在台灣翻譯的書很多,很多英文書被翻譯成中文。兩、三年以後,假如你是願意看原文書而不是中文譯本,而且能夠流利地閱讀的話,那麼你就做到了。
英文聽力也一樣,到了十八歲時,如果英文底子沒有很好的話,已經很難再要求英文講得流利或者寫得好,但是英文聽的能力可以再加強,把英文的獨與聽的能力訓練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九點,「學習世界」。
要學習全世界,不只學習台灣、大陸、亞洲。 學習世界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假如你無法流利地閱讀英文,要學習世界就比較困難。以新聞而言,台灣報紙報導國外的新聞的量很缺乏,台灣的新聞台雖然有時候會報導國外新聞,但簡直是少到幾乎沒有。所以我曾經說過要學習世界,起步點就每天看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你會在裡頭看到不同的世界。除了國際先鋒論壇報之外,可以再看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還有美國的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第十點,「學演講、學辯論」。
這個跟我剛剛講中英文的訓練有關,演講是講,辯論又是聽又是講。
電視上有很多時論者,他們的演講技巧很好,簡直是口若懸河,但是內容不見得那麼豐富,演講跟辯論需要技巧,更需要內涵。
第十一點,也最重要的一點,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誠」就是不講謊話,不是只對你熟的人不講謊話,而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謊話;「信」就是你說要做什麼,你就會不計代價來完成。我期許大家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我認為社會有沒有提升與社會上的領導人有關。我希望你們現在十八歲以後都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領導人,也是一個在誠信上不容置疑的人,誠信之外還能與別人既競爭又合作。
在大學的時候學會了如何既競爭又合作,希望出了校門還是能夠繼續如此,那我們的社會才會提升。
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google工具列
不少家網路服務業者提供工具列下載的服務,不知道大家安裝的是哪個勒?在這邊跟大家介紹google的囉。你可以開啟google的首頁,在畫面右上角會跳出下載的框框。若沒有,也可以直接搜尋「google工具列」,或者點選這裡囉。這個網頁內有對於google工具列的詳細說明,在這邊就提幾個特別的簡單介紹囉。

1.書籤
這項功能要搭配google帳號才能work唷。書籤的概念嘛...有點像是webmail能讓你用不同的電腦都能上網收發信,只要登入google帳號,就能在該帳號中建立自己的書籤(我的最愛),以後就算用別的電腦,只要登入google帳號就能看到書籤清單。
2.pagerank
這可是google最重要的核心技術,是將搜尋結果排序的重要依據。綠色部份的百分比越高,代表此網頁被google評為較重要的網頁。至於實際上有啥用勒,這我是覺得還好啦,但還是了解一下囉,畢竟這是google最最了不起的地方勒。
3.文字翻譯器
其實這才是這篇文章之所以出現的出發點啦。其它幾項是為了充版面才臨時抱佛腳的,不過也因此知道,哇勒google真的是太可怕了。只要開啟文字翻譯器(這個鈕看起來是被按下去的樣子),當滑鼠移到英文字時,便會出現中文解釋唷,有了它就不用另外下載翻譯程式囉。
4.搜尋字詞標明鍵
這個功能真是太太太太貼心了。當你進入搜尋結果的網頁時,是不是常常找不到你剛才用的關鍵字是出現在哪勒?按下這個就對啦,該關鍵字馬上會變螢光底色,也太貼心了吧。
1.書籤
這項功能要搭配google帳號才能work唷。書籤的概念嘛...有點像是webmail能讓你用不同的電腦都能上網收發信,只要登入google帳號,就能在該帳號中建立自己的書籤(我的最愛),以後就算用別的電腦,只要登入google帳號就能看到書籤清單。
2.pagerank
這可是google最重要的核心技術,是將搜尋結果排序的重要依據。綠色部份的百分比越高,代表此網頁被google評為較重要的網頁。至於實際上有啥用勒,這我是覺得還好啦,但還是了解一下囉,畢竟這是google最最了不起的地方勒。
3.文字翻譯器
其實這才是這篇文章之所以出現的出發點啦。其它幾項是為了充版面才臨時抱佛腳的,不過也因此知道,哇勒google真的是太可怕了。只要開啟文字翻譯器(這個鈕看起來是被按下去的樣子),當滑鼠移到英文字時,便會出現中文解釋唷,有了它就不用另外下載翻譯程式囉。
4.搜尋字詞標明鍵
這個功能真是太太太太貼心了。當你進入搜尋結果的網頁時,是不是常常找不到你剛才用的關鍵字是出現在哪勒?按下這個就對啦,該關鍵字馬上會變螢光底色,也太貼心了吧。
另外,也教大家一個小技巧。「ctrl」+「f」,是windows的搜尋快捷鍵,不管是網頁、word檔等等,都可以用這個功能快速找到標的字詞唷。
好啦就先降囉,剩下的大家就自己去摸索囉。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搜尋引擎補充
這兩週上的是搜尋引擎,那就來介紹一些有趣的搜尋引擎吧。
(抱歉我有點懶...不想截圖...大家自己點連結去看看吧...)
Clusty
首頁的樣子整個很google。這個搜尋引擎,除了呈現相關結果外,亦會將搜尋到的網頁加工處理唷。也就是,會將您的搜尋結果,按照主題、檢索來源、網域類別(.com or .edu)分類。如此一來,便可作為縮小搜尋範圍的依據囉。
grokker
與clusty一樣,會將您的搜尋結果分類。而該搜尋引擎是一種metasearch,講白一點,就是grokker是幫你到其它的搜尋引擎搜尋(包含yahoo、wikipedia、amazon),再將結果組合(按主題)後呈現給您。若要縮小範圍,可選擇date、source、或者domain。比較特別的是,可選擇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這個就要自己用了才能體會囉^^"(抱歉我真的懶得截圖...)。
Ms. dewey
這是一個真人互動式的搜尋引擎,光看Ms. Dewey扭來扭去就蠻好笑的,如果你不key關鍵字,她還會一直吵你= =。其搜尋結果,會列在右邊,然而由於頁面有限,一次只能顯示三筆,當滑鼠移至結果框的上或下時,則會向上或下捲動。但這個搜尋引擎真的只是有趣而已^^"。檢索的速度不快,檢索結果的瀏覽也極不便,所以我覺得也不用把它視為搜尋引擎啦,就是個網路的小玩意。在右下角,有個best of Dewey的選項,點選後,會隨機跑出設定好的keyword,而Ms. Dewey也有相應的搞笑動作。嗯哼,就無聊時可以來玩玩吧。
另外,這是"燕霧下堡的翔"在之前的文章介紹的心智圖製作網站mindomo,是一個很方便的web-based tool,大家給他拍拍手~,也歡迎大家多來交流囉,就補充一些你知道的搜尋引擎吧。
(抱歉我有點懶...不想截圖...大家自己點連結去看看吧...)
Clusty
首頁的樣子整個很google。這個搜尋引擎,除了呈現相關結果外,亦會將搜尋到的網頁加工處理唷。也就是,會將您的搜尋結果,按照主題、檢索來源、網域類別(.com or .edu)分類。如此一來,便可作為縮小搜尋範圍的依據囉。
grokker
與clusty一樣,會將您的搜尋結果分類。而該搜尋引擎是一種metasearch,講白一點,就是grokker是幫你到其它的搜尋引擎搜尋(包含yahoo、wikipedia、amazon),再將結果組合(按主題)後呈現給您。若要縮小範圍,可選擇date、source、或者domain。比較特別的是,可選擇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這個就要自己用了才能體會囉^^"(抱歉我真的懶得截圖...)。
Ms. dewey
這是一個真人互動式的搜尋引擎,光看Ms. Dewey扭來扭去就蠻好笑的,如果你不key關鍵字,她還會一直吵你= =。其搜尋結果,會列在右邊,然而由於頁面有限,一次只能顯示三筆,當滑鼠移至結果框的上或下時,則會向上或下捲動。但這個搜尋引擎真的只是有趣而已^^"。檢索的速度不快,檢索結果的瀏覽也極不便,所以我覺得也不用把它視為搜尋引擎啦,就是個網路的小玩意。在右下角,有個best of Dewey的選項,點選後,會隨機跑出設定好的keyword,而Ms. Dewey也有相應的搞笑動作。嗯哼,就無聊時可以來玩玩吧。
另外,這是"燕霧下堡的翔"在之前的文章介紹的心智圖製作網站mindomo,是一個很方便的web-based tool,大家給他拍拍手~,也歡迎大家多來交流囉,就補充一些你知道的搜尋引擎吧。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新聞分享:about google
剛上完google,相信大家對於google的看法,不會再只是「就是個搜尋引擎嘛」。google之所以能成功,有其優異於他人的技術。而不斷拓展的服務範疇,除了帶給人們方便外,是否會藉此竊取過多的個人隱私資料,甚至成為繼微軟後的另一個隱性的(這比明目張膽的微軟還可怕哩)壟斷集團,也是許多人憂心的點。圖書館有許多關於google的書,網路上也可以查到很多資訊,有興趣的人自己去挖寶吧。
下面這則新聞,是老師想與大家分享的。也歡迎大家發表對於google的看法唷。
(另外補充一下,關於作業,是希望同學可以寫下你的「實做歷程」。以第一次作業為例,除了依題目需求寫下答案外,希望大家可以補充你是如何使用(例如)線上課程資訊網及線上百科全書,下了什麼關鍵字,又是如何分析及消化這些資料,進而整理出概念圖及選擇最能抓住核心的關鍵字。只是單純的將搜尋結果copy and paste,甚至完全沒有整理、刪去雜蕪的資訊,或者就丟下一句「找不到」而沒說明你曾試過什麼方法,如何讓人覺得你是有用心寫這份作業勒^^"。當然也不是要大家都把搜尋過程給printscreen,印這麼多彩圖,一方面油墨花費大,一方面,如果一點文字說明也沒有,那跟單純的copy and paste又有何差別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如何「用心」完成一份作業,也知道如何呈現你的「用心」。只要用心學習,相信這門課可以帶給大家許多收獲的。我的廢話好像太多了= =+)
超級貼心!Google公佈史上最簡單的網址:「G.cn」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10月30日
2007 / 10 / 30 星期二 15:00
Google昨(29)日公佈歷史上最簡單的網址,也創造出中國和世界互聯網名字最短的搜尋入口,這個超短網址只有 3個字母「G.cn」,它有望會變成用戶的第一選擇!
《香港文匯報》引述《北京晨報》報導,官方比喻「G.cn」是原網址的「快捷鍵」,官方表示,再老資格的網民也有輸人4個「w」的時候,再忠誠的Google粉絲,也難免在激動中多打一個「o」。
Google認為,非逼著大家把Google這 6個字母記清楚、打正確實在不太貼心,用戶也許記不得倒底是 2個 「o」還是3個「o」,是「g」在前面還是「l」在前面。
這個為中國用戶特別訂製的網址,也被看作是Google本地化的重要步驟之一,除了中技術團隊和漢字名稱之外,Google需要充分尊重中國用戶的輸人喜好。
根據搜索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在用戶首選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中,百度(baidu.com)達到74.5%,而Google只佔 14.3%。但Google從今年開始頻頻推出新產品以拉攏用戶,使用戶量穩步上升,市場份額觸底反彈。新網址的出現更意味著Google將強勢地繼續這場對用戶的爭奪戰。
不過,「G.cn」的出現並不代表原網址 Google.cn會消失。Google表示, Google.cn是Google中國的標準網址,代表了公司品牌,其他的網址包括 Guge.cn、Guge.com和G.cn都會定向到Google.cn。
下面這則新聞,是老師想與大家分享的。也歡迎大家發表對於google的看法唷。
(另外補充一下,關於作業,是希望同學可以寫下你的「實做歷程」。以第一次作業為例,除了依題目需求寫下答案外,希望大家可以補充你是如何使用(例如)線上課程資訊網及線上百科全書,下了什麼關鍵字,又是如何分析及消化這些資料,進而整理出概念圖及選擇最能抓住核心的關鍵字。只是單純的將搜尋結果copy and paste,甚至完全沒有整理、刪去雜蕪的資訊,或者就丟下一句「找不到」而沒說明你曾試過什麼方法,如何讓人覺得你是有用心寫這份作業勒^^"。當然也不是要大家都把搜尋過程給printscreen,印這麼多彩圖,一方面油墨花費大,一方面,如果一點文字說明也沒有,那跟單純的copy and paste又有何差別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如何「用心」完成一份作業,也知道如何呈現你的「用心」。只要用心學習,相信這門課可以帶給大家許多收獲的。我的廢話好像太多了= =+)
超級貼心!Google公佈史上最簡單的網址:「G.cn」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10月30日
2007 / 10 / 30 星期二 15:00
Google昨(29)日公佈歷史上最簡單的網址,也創造出中國和世界互聯網名字最短的搜尋入口,這個超短網址只有 3個字母「G.cn」,它有望會變成用戶的第一選擇!
《香港文匯報》引述《北京晨報》報導,官方比喻「G.cn」是原網址的「快捷鍵」,官方表示,再老資格的網民也有輸人4個「w」的時候,再忠誠的Google粉絲,也難免在激動中多打一個「o」。
Google認為,非逼著大家把Google這 6個字母記清楚、打正確實在不太貼心,用戶也許記不得倒底是 2個 「o」還是3個「o」,是「g」在前面還是「l」在前面。
這個為中國用戶特別訂製的網址,也被看作是Google本地化的重要步驟之一,除了中技術團隊和漢字名稱之外,Google需要充分尊重中國用戶的輸人喜好。
根據搜索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在用戶首選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中,百度(baidu.com)達到74.5%,而Google只佔 14.3%。但Google從今年開始頻頻推出新產品以拉攏用戶,使用戶量穩步上升,市場份額觸底反彈。新網址的出現更意味著Google將強勢地繼續這場對用戶的爭奪戰。
不過,「G.cn」的出現並不代表原網址 Google.cn會消失。Google表示, Google.cn是Google中國的標準網址,代表了公司品牌,其他的網址包括 Guge.cn、Guge.com和G.cn都會定向到Google.cn。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