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天才學生普拉納夫 (Prarnav Mistry)把實體世界和虛擬世界做了巧妙的結合,他的想法和發明讓那些科幻電影都為之遜色,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在最後回答TED主持人的問題時表示他的發明不會只留在實驗室,會開放source code讓大家可以應用這項新發明。
不知如何形容這項神奇的科技,總之一句就是直覺。出門為什麼要帶計算機呢?要討價還價時,直接把手掌張開,手掌上就會顯示計算機,直接用手指頭點,就可以做計算了,夠直覺了吧!出門帶數位相機(我啦)遜,用手機拍照--落伍拉!直接拿拇指和食指比成框框取景,從此不用再擔心忘記帶相機! 如果我們到圖書館或書店的書架上,拿一本書,就有人唸這本書的書評給我聽,那不是太酷了嗎?!
大家上網看吧:http://www.youtube.com/watch?v=qC3H3JOtvSs&feature=player_embedded好佳在,我還沒有買iPhone,以後這些都用不到了,只要套上指套就可以了。
順便介紹一下TED這家非營利組織(http://www.ted.com/),大家在影片開頭應該看到她的tag line了:Ideas Worth Spreading, 而TED三個字代表的是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很多現在很普及的科技新發明都是在這個組織的年度會議上發表引起廣大迴響的。
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Google找上Facebook 推即時搜
搜尋引擎龍頭Google7日宣布與Facebook和MySpace等社群網站合作,並發表一項即時搜尋技術,把這些社群網路使用者的即時更新資訊,併入Google的主要搜尋結果。
Google表示,這項即時搜尋技術將採用近乎即時更新的捲動式清單功能,以顯示許多其他資料來源,包括微型部落格服務推特(Twitter)、新聞網站以及文件。其中一項功能會將更多即時搜尋結果,納入Google的標準搜尋結果頁面。
Google研究員辛格霍(Amit Singhal)說:「資訊製造的速度是我前所未見的。在這種資訊環境下,真的是分秒必爭。」他表示,Google新的即時搜尋功能所需的一連串新技術,將在未來幾天陸續推出。
Twitter可以讓使用者丟出許多短訊息,而Facebook則是讓使用者送出更新資訊給朋友,因為微型部落格的大受歡迎,使得即時搜尋已經成為潛在的巨大商機,並吸引一些科技巨人爭相結盟。
Google與宿敵微軟之前已宣布與Twitter合作,而微軟還與Facebook敲定一項協議,網友可透過微軟的Bing搜尋引擎,即時搜尋親友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的留言。
Google和軟體巨擘微軟想要將這些即時訊息和更新納入他們的搜尋結果中,希望以消費者的最新訊息和個人資料鎖定相關的廣告,藉此推升線上廣告。支持者認為,即時資料和搜尋可以發展成數十億美元的市場。反對者則抱持懷疑的態度,質疑Google或微軟是否有能力從使用者產生的大量即時資料中,獲得有意義的內容。
此外,Google的高層也公布一連串搜尋引擎的逐步升級功能,例如near me now(我的附近)功能,可提供行動電話使用者附近的餐廳、商店和其他公司行號,內容包含這些地方的距離和使用者評等。
Google市占率高達65%,雖然維持搜尋市場龍頭的地位,但是只要更好的選擇出現,使用者還是可以迅速轉換至其他搜尋引擎。位居第二的雅虎則只有18%,遠遠落後。微軟更只有10%。
本文引用自:(98年12月9日)。Google找上Facebook 推即時搜。聯合新聞網。民98年12月10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14&f_SUB_ID=2922&f_ART_ID=225703
最近google推出很多搜尋引擎的相關新功能,近日也有推出圖像搜尋。大家不仿期待一下這些功能推出時帶給我們的新的經驗感受!雖然可以獲得更即時的訊息,但這些訊息也較為零散與片段,在取用上也要小心求證~
Google表示,這項即時搜尋技術將採用近乎即時更新的捲動式清單功能,以顯示許多其他資料來源,包括微型部落格服務推特(Twitter)、新聞網站以及文件。其中一項功能會將更多即時搜尋結果,納入Google的標準搜尋結果頁面。
Google研究員辛格霍(Amit Singhal)說:「資訊製造的速度是我前所未見的。在這種資訊環境下,真的是分秒必爭。」他表示,Google新的即時搜尋功能所需的一連串新技術,將在未來幾天陸續推出。
Twitter可以讓使用者丟出許多短訊息,而Facebook則是讓使用者送出更新資訊給朋友,因為微型部落格的大受歡迎,使得即時搜尋已經成為潛在的巨大商機,並吸引一些科技巨人爭相結盟。
Google與宿敵微軟之前已宣布與Twitter合作,而微軟還與Facebook敲定一項協議,網友可透過微軟的Bing搜尋引擎,即時搜尋親友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的留言。
Google和軟體巨擘微軟想要將這些即時訊息和更新納入他們的搜尋結果中,希望以消費者的最新訊息和個人資料鎖定相關的廣告,藉此推升線上廣告。支持者認為,即時資料和搜尋可以發展成數十億美元的市場。反對者則抱持懷疑的態度,質疑Google或微軟是否有能力從使用者產生的大量即時資料中,獲得有意義的內容。
此外,Google的高層也公布一連串搜尋引擎的逐步升級功能,例如near me now(我的附近)功能,可提供行動電話使用者附近的餐廳、商店和其他公司行號,內容包含這些地方的距離和使用者評等。
Google市占率高達65%,雖然維持搜尋市場龍頭的地位,但是只要更好的選擇出現,使用者還是可以迅速轉換至其他搜尋引擎。位居第二的雅虎則只有18%,遠遠落後。微軟更只有10%。
本文引用自:(98年12月9日)。Google找上Facebook 推即時搜。聯合新聞網。民98年12月10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14&f_SUB_ID=2922&f_ART_ID=225703
最近google推出很多搜尋引擎的相關新功能,近日也有推出圖像搜尋。大家不仿期待一下這些功能推出時帶給我們的新的經驗感受!雖然可以獲得更即時的訊息,但這些訊息也較為零散與片段,在取用上也要小心求證~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unfriend「刪除好友」 牛津辭典年度最夯新單字
許多人喜歡玩Facebook,如果您用的是英文版,應該看過選單裡「unfriend」這個字,它被今年的《牛津美語大辭典》選為年度新單字(word of the year),這是首次有網路字眼當選。
《新牛津美語大辭典》對unfriend的解釋是動詞,在Facebook社交網站上,unfriend的意思就是「刪除好友」,也就是朋友friend這個英文字的前面加上代表否定的un,就變成刪除朋友的意思,這個網路上的詞彙已經漸漸成為生活用語,只要想說不和某人做朋友了,都可以用unfriend來形容,牛津字典把它選為今年最夯的英語新單字。
據明報報導,牛津辭典的資深語言學家林德伯格(Christine Lindberg)表示,unfriend一字既符合當下的潮流特質,也有一定的潛在壽命,有機會由網絡語言真正演變成新詞。在網路社交領域的語義中,它的意思是被大家所共同理解的,將其納入現代詞彙,是今年年度詞語評選中一個很有意思的選擇。
「unfriend」將和「netbook」、「sexting」、「paywall」等潮語一起,出現在2010年版的《新牛津美語大辭典》中。
本文引用自:(98年11月18日)。unfriend「刪除好友」 牛津辭典年度最夯新單字。NOWnews。民98年11月19日,取自:
http://www.nownews.com/2009/11/18/339-2534565.htm
助教表示:希望大家都跟facebook中的朋友保持良好關係,盡量減少用到「unfriend」此項功能:p
《新牛津美語大辭典》對unfriend的解釋是動詞,在Facebook社交網站上,unfriend的意思就是「刪除好友」,也就是朋友friend這個英文字的前面加上代表否定的un,就變成刪除朋友的意思,這個網路上的詞彙已經漸漸成為生活用語,只要想說不和某人做朋友了,都可以用unfriend來形容,牛津字典把它選為今年最夯的英語新單字。
據明報報導,牛津辭典的資深語言學家林德伯格(Christine Lindberg)表示,unfriend一字既符合當下的潮流特質,也有一定的潛在壽命,有機會由網絡語言真正演變成新詞。在網路社交領域的語義中,它的意思是被大家所共同理解的,將其納入現代詞彙,是今年年度詞語評選中一個很有意思的選擇。
「unfriend」將和「netbook」、「sexting」、「paywall」等潮語一起,出現在2010年版的《新牛津美語大辭典》中。
本文引用自:(98年11月18日)。unfriend「刪除好友」 牛津辭典年度最夯新單字。NOWnews。民98年11月19日,取自:
http://www.nownews.com/2009/11/18/339-2534565.htm
助教表示:希望大家都跟facebook中的朋友保持良好關係,盡量減少用到「unfriend」此項功能:p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Google翻譯 新增拼音顯示功能
【文/楊又肇】
翻譯功能是Google服務中受歡迎的功能之一,雖然在中、英文體系在詞彙翻譯是否得體上仍有改進空間,但其實大抵上算是一個不錯的輔助工具服務。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en|zh-TW|
而在本週11月16日時,Google在其官方部落格正式公佈Google翻譯更新內容如下︰
‧即時翻譯 (Translate instantly)
以往使用者必須在輸入被翻譯文字之後,還需要再按下「翻譯」按鈕,新版的Google翻譯則提供了輸入文字之後即立刻轉換為所想翻譯的語言版本。不過「翻譯」按鈕還是依然保留於頁面上,並沒有消失。
‧讀寫任何語言 (Read and write any language)
特定文字翻譯之後不知道該怎麼唸嗎?這次Google新增加的功能便是在翻譯特定文字之後,會在底下列出羅馬拼音,讓使用者可以按照這些發音明白如何唸出這些翻譯文字。例如將英文"Today is a good day"轉譯為中文"今天是一個好日子"時,底下便會顯示羅馬拼音"jīn tiān shì yī gè hǎo rì zi" (目前僅有中文、日文、韓文或俄羅斯語等特定語言會額外列出羅馬拼音顯示項目)。
另外,如果碰上一些文字無法透過鍵盤輸入時 (例如阿拉伯文、波斯文等),新版翻譯功能也可以允許使用者直接在輸入欄位中填入拼音內容,Google翻譯便會自動將拼音轉換為相對應之文字 (註︰這個功能應該是提供給知道該語言如何發音,但卻無法透過一般英文鍵盤作相對應文字輸入的狀況)。
‧文字轉換語音 (Text-to-speech)
若是將語言轉換為英文時,Google翻譯提供文字內容語音播放功能,但目前只有提供英文語系。
以下是google官方的示範影片
本文引用自:(98年11月17日)。Google翻譯 新增拼音顯示功能。聯合新聞網數位資訊。民98年11月18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2&f_SUB_ID=2949&f_ART_ID=222142
翻譯功能是Google服務中受歡迎的功能之一,雖然在中、英文體系在詞彙翻譯是否得體上仍有改進空間,但其實大抵上算是一個不錯的輔助工具服務。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en|zh-TW|
而在本週11月16日時,Google在其官方部落格正式公佈Google翻譯更新內容如下︰
‧即時翻譯 (Translate instantly)
以往使用者必須在輸入被翻譯文字之後,還需要再按下「翻譯」按鈕,新版的Google翻譯則提供了輸入文字之後即立刻轉換為所想翻譯的語言版本。不過「翻譯」按鈕還是依然保留於頁面上,並沒有消失。
‧讀寫任何語言 (Read and write any language)
特定文字翻譯之後不知道該怎麼唸嗎?這次Google新增加的功能便是在翻譯特定文字之後,會在底下列出羅馬拼音,讓使用者可以按照這些發音明白如何唸出這些翻譯文字。例如將英文"Today is a good day"轉譯為中文"今天是一個好日子"時,底下便會顯示羅馬拼音"jīn tiān shì yī gè hǎo rì zi" (目前僅有中文、日文、韓文或俄羅斯語等特定語言會額外列出羅馬拼音顯示項目)。
另外,如果碰上一些文字無法透過鍵盤輸入時 (例如阿拉伯文、波斯文等),新版翻譯功能也可以允許使用者直接在輸入欄位中填入拼音內容,Google翻譯便會自動將拼音轉換為相對應之文字 (註︰這個功能應該是提供給知道該語言如何發音,但卻無法透過一般英文鍵盤作相對應文字輸入的狀況)。
‧文字轉換語音 (Text-to-speech)
若是將語言轉換為英文時,Google翻譯提供文字內容語音播放功能,但目前只有提供英文語系。
以下是google官方的示範影片
本文引用自:(98年11月17日)。Google翻譯 新增拼音顯示功能。聯合新聞網數位資訊。民98年11月18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2&f_SUB_ID=2949&f_ART_ID=222142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Google街景圖要打造「腳踏車」版本
Google街景車現在有三輪車版本,但究竟要走去哪裡,就交由網友決定了。
Google街景地圖(Google Street View)所呈現的都是汽車開得到的地方,但現在這台三輪車(重250磅,約113公斤,配備GPS與很類似潛望鏡的相機)則可開進去汽車到不了的地方,比如校園或公園等。
Google現在則在網路上徵求網友意見,看看究竟要把三輪車開進去哪裡,該公司整理出的六大類別包括公園與小徑、大學校園、主題公園與動物園、行人購物區(比如戶外購物區)、著名景點,以及運動場所(如高爾夫球場,體育場等)。
這個三輪車計畫是出自Google的20%計畫,由街景小組成員Daniel Ratner提出,他表示,當初是由於覺得汽車其實有許多地方進不去,所以想打造一個腳踏車版本的街景圖。
此一票選是以美國為主,先前Google在英國也已經有類似計畫。
腳踏車版本真是太好玩了!目前文中所說的票選已經結束,但是2009/11/11會再次開放投票給你希望google腳踏車去的地方!但是僅限於美國~
若是日後台灣google也有一台這樣的腳踏車,不曉得大家最想要看的景點是哪裡呢?
本文引用自:(98年10月19日)。Google街景圖要打造「腳踏車」版本。crave科技瘋。民98年11月5日,取自:http://taiwan.cnet.com/crave/0,2000088746,20142116,00.htm
Google街景地圖(Google Street View)所呈現的都是汽車開得到的地方,但現在這台三輪車(重250磅,約113公斤,配備GPS與很類似潛望鏡的相機)則可開進去汽車到不了的地方,比如校園或公園等。
Google現在則在網路上徵求網友意見,看看究竟要把三輪車開進去哪裡,該公司整理出的六大類別包括公園與小徑、大學校園、主題公園與動物園、行人購物區(比如戶外購物區)、著名景點,以及運動場所(如高爾夫球場,體育場等)。
這個三輪車計畫是出自Google的20%計畫,由街景小組成員Daniel Ratner提出,他表示,當初是由於覺得汽車其實有許多地方進不去,所以想打造一個腳踏車版本的街景圖。
此一票選是以美國為主,先前Google在英國也已經有類似計畫。
腳踏車版本真是太好玩了!目前文中所說的票選已經結束,但是2009/11/11會再次開放投票給你希望google腳踏車去的地方!但是僅限於美國~
若是日後台灣google也有一台這樣的腳踏車,不曉得大家最想要看的景點是哪裡呢?
本文引用自:(98年10月19日)。Google街景圖要打造「腳踏車」版本。crave科技瘋。民98年11月5日,取自:http://taiwan.cnet.com/crave/0,2000088746,20142116,00.htm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如何練習寫wiki
這邊所提的wiki就是「圍紀實驗室」,是中文維基百科的練習。
wiki開放這個空間讓所有網路使用者在上面都可以真對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自組社群討論,或是加入其他討論社群當中。
而我們要分享的各類型資源,也在圍紀實驗室中組成一個小社群。
取名為資訊銀行。
希望大家把自己的知識分享出來,透過編輯討論與觀看其他同學的分享,
您所得到的會比原先分享的知識多更多!
進入圍紀實驗室的方法,可直接在google上搜尋「圍紀實驗室」,即可點擊進入。
網址:
http://zh.scratchpad.wikia.com/wiki/%E5%9C%8D%E7%B4%80%E5%AF%A6%E9%A9%97%E5%AE%A4
而我們社群討論的主頁可從左邊搜尋欄搜尋「資訊銀行」就會連結到該頁面。
網址:
http://zh.scratchpad.wikia.com/wiki/%E8%B3%87%E8%A8%8A%E9%8A%80%E8%A1%8C
為評分方便,請同學務必註冊成為會員。會員申請在畫面右上角綠色按鈕處。(畫面沒有擷取到)。
若是沒有註冊,您在系統中只有IP的記錄,而不會有使用者名稱,如此一來要辨識同學身份很困難 。請各位合作!
搜尋資訊銀行進入我們的主頁。
或者是從最新文章處進入,現在還能夠直接看到資訊銀行的身影,之後文章多就會被擠掉了。
請注意:
進行編輯時需留意是否停滯太久,wiki那邊很有可能會當成您沒有任何動作與回應,導致編輯完送出後會整篇消失,辛苦就白費了。所以建議同學可分段「保存本頁」,或是送出前先自己複製,當遇到系統沒有反應時,就再次編輯,把剛剛複製的內容貼上送出即可!

針對文章編輯的方式,我有另外製作教學檔案:圍紀實驗室操作教學
大致介紹了編輯時會用到的一些功能。當然您學會新的功能,也請您在資訊銀行中新增文章與大家一同分享。
wiki開放這個空間讓所有網路使用者在上面都可以真對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自組社群討論,或是加入其他討論社群當中。
而我們要分享的各類型資源,也在圍紀實驗室中組成一個小社群。
取名為資訊銀行。
希望大家把自己的知識分享出來,透過編輯討論與觀看其他同學的分享,
您所得到的會比原先分享的知識多更多!
進入圍紀實驗室的方法,可直接在google上搜尋「圍紀實驗室」,即可點擊進入。
網址:
http://zh.scratchpad.wikia.com/wiki/%E5%9C%8D%E7%B4%80%E5%AF%A6%E9%A9%97%E5%AE%A4
而我們社群討論的主頁可從左邊搜尋欄搜尋「資訊銀行」就會連結到該頁面。
網址:
http://zh.scratchpad.wikia.com/wiki/%E8%B3%87%E8%A8%8A%E9%8A%80%E8%A1%8C
為評分方便,請同學務必註冊成為會員。會員申請在畫面右上角綠色按鈕處。(畫面沒有擷取到)。
若是沒有註冊,您在系統中只有IP的記錄,而不會有使用者名稱,如此一來要辨識同學身份很困難 。請各位合作!
搜尋資訊銀行進入我們的主頁。
或者是從最新文章處進入,現在還能夠直接看到資訊銀行的身影,之後文章多就會被擠掉了。
進入後會先看到一段敘述,可點選「所有頁面」做文章瀏覽。
我已經事先建立相關討論資料類型。
若您在瀏覽後覺得文章分類不夠,有新的主題想要一起討論,也可以在資訊銀行的主頁新增文章。
ps.一定要在這裡新增喔,若是在圍紀實驗室首頁新增文章,就會變成新增一個討論社群了。
點選所有頁面後可以看到全部的文章。因為我們這星期交到的資源類型是百科,所以大家可以先從百科進行分享。
進入後當然就可以瀏覽之前寫的文章內容,目前只有我的描述。
點選下方的「快來編修本頁」,就可以開始編輯與新增內容。請注意:
進行編輯時需留意是否停滯太久,wiki那邊很有可能會當成您沒有任何動作與回應,導致編輯完送出後會整篇消失,辛苦就白費了。所以建議同學可分段「保存本頁」,或是送出前先自己複製,當遇到系統沒有反應時,就再次編輯,把剛剛複製的內容貼上送出即可!
針對文章編輯的方式,我有另外製作教學檔案:圍紀實驗室操作教學
大致介紹了編輯時會用到的一些功能。當然您學會新的功能,也請您在資訊銀行中新增文章與大家一同分享。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作業四常見錯誤
因為這次同學這次普遍成績不佳,怕星期四當天無法回答完所有同學的問題,所以先在此記錄,歡迎同學參考。
第一題
同學常犯錯誤是,直接搜尋該位學者的姓名縮寫,然後很高興就得到好多文章,點了Times Cited就覺得完成了第一題。老師的作業題目中有提示,您必須要參考該位學者碩博班曾經就讀的學校,畢業後服務的機構,並且確定我們找的人有符合這樣的學經歷。
可以參考WOS教學當週的投影片,使用author finder的方式來一步步限制,第四步就有相關機構的勾選,而第三步的學科領域,請參考該位學者的ISI Assigned Category,避免該位學者是數學大師,也不是中途轉系,結果同學還勾選社會科學領域,這樣就會找到其他學者了。
如果你沒有利用該學者的學經歷來判斷他發表的文章會屬於哪個機構的話,很有可能就會找到其他姓名縮寫相同的學者。看同學作業時就常發現錯誤的同姓名縮寫學者,他的所屬機構與我們要找的人完全沒有關係,只是同學忘記再點進去看文章資訊確認。
還有,題目要的是針對被引用最多的那一篇引用文獻來分析其國家、機構與學門,所以我要分析的是那些來引用我的文章,他們的國家以及機構。有些同學以為是要分析被引用次數最多的那一篇文章,就搞錯意思了。
重點:根據學者的學經歷限縮我們查找的範圍
第二題
以台大農業化學系為例
如果我在系上教授的著作看到有標記SCI的文章,我知道那是有被收錄在SCI裡頭的,於是我把文章名稱去檢索,得到我們系上的address是
Natl Taiwan Univ, Dept Agr Chem, Taipei 10764, Taiwan
結果很多同學都會立刻把台大農化系拿到address檢索,如下
Natl Taiwan Univ, Dept Agr Chem
但是在WOS的搜尋並不是這樣進行,請參考前一篇的WOS案例討論,你必須使用
"Natl Taiwan Univ" same "Dept Agr Chem"
且注意
我們要找的是貴系近五年的發表,所以Timespan的地方要限制在latest 5 years
第三題
大家最有問題的是IF近五年的趨勢。
同學經常點到5-year impact factor,但這只是一個平均,我們要的是五年的個別數據以及起伏趨勢。請點選進入IF最高的該期刊,選擇impact factor trend,就有長條圖出現了,投影片中也有出現過。
第一題
同學常犯錯誤是,直接搜尋該位學者的姓名縮寫,然後很高興就得到好多文章,點了Times Cited就覺得完成了第一題。老師的作業題目中有提示,您必須要參考該位學者碩博班曾經就讀的學校,畢業後服務的機構,並且確定我們找的人有符合這樣的學經歷。
可以參考WOS教學當週的投影片,使用author finder的方式來一步步限制,第四步就有相關機構的勾選,而第三步的學科領域,請參考該位學者的ISI Assigned Category,避免該位學者是數學大師,也不是中途轉系,結果同學還勾選社會科學領域,這樣就會找到其他學者了。
如果你沒有利用該學者的學經歷來判斷他發表的文章會屬於哪個機構的話,很有可能就會找到其他姓名縮寫相同的學者。看同學作業時就常發現錯誤的同姓名縮寫學者,他的所屬機構與我們要找的人完全沒有關係,只是同學忘記再點進去看文章資訊確認。
還有,題目要的是針對被引用最多的那一篇引用文獻來分析其國家、機構與學門,所以我要分析的是那些來引用我的文章,他們的國家以及機構。有些同學以為是要分析被引用次數最多的那一篇文章,就搞錯意思了。
重點:根據學者的學經歷限縮我們查找的範圍
第二題
以台大農業化學系為例
如果我在系上教授的著作看到有標記SCI的文章,我知道那是有被收錄在SCI裡頭的,於是我把文章名稱去檢索,得到我們系上的address是
Natl Taiwan Univ, Dept Agr Chem, Taipei 10764, Taiwan
結果很多同學都會立刻把台大農化系拿到address檢索,如下
Natl Taiwan Univ, Dept Agr Chem
但是在WOS的搜尋並不是這樣進行,請參考前一篇的WOS案例討論,你必須使用
"Natl Taiwan Univ" same "Dept Agr Chem"
且注意
我們要找的是貴系近五年的發表,所以Timespan的地方要限制在latest 5 years
第三題
大家最有問題的是IF近五年的趨勢。
同學經常點到5-year impact factor,但這只是一個平均,我們要的是五年的個別數據以及起伏趨勢。請點選進入IF最高的該期刊,選擇impact factor trend,就有長條圖出現了,投影片中也有出現過。
訂閱:
文章 (Atom)